2009年,西部地区是行业的**大收益者,西南、西北双双跨入400元吨的门槛,2010年西南落伍了,只有西北的价格在400元吨之上,2011年仍保持在这一位置。但欣喜地看到今年华东、东北、中南也进入了400元吨这一”家庭”,尤其是华东和中南地区的进入尤为重要,两个区域的市场容量占到全国的60%以上,使全国的水泥价格站到了400元吨的”起跑线”,这对未来水泥产业的走势影响举足轻重。
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有进入400元吨的历史,但没有站住。华北今年5月还在400元吨,但进入6月,由于受”产能增长”与”需求放缓”两重压力,没有能挺住,先行”放水”,主要是对市场后期信心不足,主导企业对市场未能形成”共识”。
西南市场是承接2010年市场下滑的颓势继续滑落。
将华北和华东,西南和西北比较一下,给出一些启示:
华北和华东市场都是大企业主导的市场,华东在十五末市场开始走低,经历了全面的低价竞争,企业陷于难于自拔境地。**建材看准市场机会果断进入,进行大规模收购、大范围区域市场整合,凭借其市场理念和对产业的重新认识,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携手海螺、金峰、红狮等企业,对市场形成共识,在市场的博弈中,求大同存小异维持市场稳定的供需关系,摘掉了戴在头上多年全国水泥价格**低的帽子。
华北市场,除北京外都是处于成长中的市场,并未经过华东市场充分的血刃交锋,也就是说市场没有触到底线,市场还有成长空间、企业也有发展空间。只有主导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形成共识,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形成有规模的协同。大家都已看到:市场的供需关系与市场主导企业的控制力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动因。华北市场价格低于其他市场的客观原因是市场需求的波动和新增产能过快所导致。也可看出市场的进程是有差异的,需要经历过程。随着供需关系的转换、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大企业在竞争中的成长与市场控制了的加强,市场的秩序趋稳,体现出水泥在国民经济中的应有价值。市场的价格并不是想拉就拉,要有基础条件的支撑,取决于多元素制衡。
西南市场大起大落完全在预料之中,这是大家都早已看到的,没有一点奇怪。而西北如此坚挺倒是超出很多人的意料,根本点就在于:主导企业的控制力。而西南市场面对爆发性的市场成长和拉动,与西北形成了巨大反差,水泥严重供不应求,一是导致千里以外长途调运;二是无序大范围地建线,必然造成对后期市场的压力。但我们已看到:产能过剩是市场高成长的必然产物,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在市场的不同周期都会抓住市场机会发展自身。
十二五是国家经济转型时期,必然会影响水泥市场,如何把握变化中的市场,如何认识不同区域在市场转化中的进程,如何定位企业在发展中的位置,这对所有在水泥生产一线中的企业,都面临着新的抉择。
十五是新型干法水泥大发展的时期,十一五是大企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十二五将是水泥市场成熟发展的时期,把握机遇、把握未来是是每个企业要走的路,但能否把握、如何把握,就是企业胜出要走的路了。十二五水泥产业必然走向更成熟,这就必然打造出新的产业领军企业。